首页 > 娱乐 > 正文

不在身边的子女更受偏爱 “年迈波浪”如何改变我们?

2021-06-23 13:52:13来源:中国青年报  

父亲安东尼那副时而失神时而欲言又止的神情,好像总在努力思索,想要弄清什么。女儿安妮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眼里却分明下一秒就要流出泪来。

现在回想起来,姥爷90岁后似乎便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去看望他,他总是生疏而客气地点头致意,仿佛在招待一位陌生的客人。问候他,也只是唔唔应着,脸上写着迟疑和茫然。我妈说:“姥爷糊涂了”。她经常提起有次为他擦洗,他仿佛深受触动,终于开口,说的却是:“谢谢你,大姐。”到如今,姥爷已过世10年有余。每每说到此处,我妈还是会别开头去。

看《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时,我觉得有些东西很熟悉。剧中父亲安东尼那副时而失神时而欲言又止的神情,好像总在努力思索,想要弄清什么。女儿安妮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眼里却分明下一秒就要流出泪来。护工换了一任又一任。总有些贵重东西被疑心莫名“丢失”又一次次“失而复得”。不在身边的子女更受偏爱,辛苦付出的那个倒居心可疑。甚至,也曾听到过那句掩藏在老人暴躁强硬外表下的脆弱心声:“那我呢?我怎么办?”

也有些东西我此前并无所知。比如,我不能确定,当年如安东尼般时时露出困惑神情的姥爷,是否也正如安东尼般深陷错乱失序时空:琐碎如一块手表、一幅画、一道烤鸡,重大如小女儿早逝、大女儿婚姻破碎,乃至自己曾经的职业、现在的处境、未来的安排,一切都诡秘莫测、难以理清头绪。当然,我更不敢设想,曾经如安妮般为这段无法预知终点的守护而精疲力竭的我妈,是否也曾如安妮般崩溃绝望,内心被委屈和愧疚交替折磨,甚至幻想过永远解脱、一了百了。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描述的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亲属的故事,探讨的却是关于衰老与亲情的生命课题。当严重的老年疾病或是自然的衰老导致衰弱失能,无论是本人还是身边的亲人都饱受折磨。这是生命的困局,也是每个人的必修课题。影片中,父亲安东尼和女儿安妮都曾一次次站在窗前眺望。父亲看到的是一个小小少年,在街角开心嬉戏;女儿看到的是一对情侣,在厨房亲密交谈。这除了暗示他们所处空间的变化,无疑也暗示着他们内心各自的向往。现实生活中,他们一个因衰老和病痛,无法分辨时间和空间、真实与虚幻,不能也不会被允许单独外出;另一个则因亲情和责任,无论工作、度假,就是下楼买个菜,也随时会被召回。在某种意义上,这对父女都被困在了小小的房间里,也都被困在了这段痛苦的时间中。

最终,我们终于厘清,安妮在经历了长久的纠结与挣扎后,把父亲送入了养老院,自己离开伦敦,去了巴黎。离开的出租车上,她神色复杂地望向窗外,正如父亲第一次预知到自己将会被送入养老院时一样。没有人能够责怪她。她尽力去当个好女儿,希望父亲安全、快乐,但她也真的渴望一份可以控制的生活。而父亲安东尼,尽管无比恐惧要独自在陌生环境里面对错乱孤独的世界,当女儿的眼泪终于落下,他还是伸手为她拭泪、松手放她离开。影片结尾,安东尼从过去与现在、梦境与现实错综交织的浓雾中短暂醒来,在养老院的房间里如孩子般痛哭:“我感觉我的叶子都掉光了”“我再也无处栖身”。银幕外的我们无不被触动,跟随他一起落下泪来。

衰老是什么?一位老年学家曾说:“把棉花塞进耳朵,把小卵石放进鞋里,戴上橡皮手套,在眼镜上涂抹凡士林。你就能够达到立即老化的效果。”《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更进一步,以穿插跳跃的时间线和错位的空间,让我们对于感官和记忆衰退的老人所面对的迷雾般的世界有了更深体验,却也只能感受到最表层的迷乱与惊恐。日本心理学家、哲学家岸见一郎在《老去的勇气》一书中写道:“席卷而来的‘年迈波浪’是如何改变着人们及其每日的生活?教会我们这一点的,是父母。只有赡养父母之后,我们才能体会到衰老究竟为何物。”父母变得步履蹒跚,树叶掉落了一些;视力和听力丧失、记忆减退,树叶又掉落了一些。我们只能注视着父母凋零,无能为力。直到有一天父母离世,我们失去了他们,自己的树叶也掉落了下来。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片尾,安东尼虚弱地把头靠在护工的肩膀上抽泣。在他的世界里,护工的形象与女儿安妮已时而混淆。镜头又一次对准窗外。郁郁葱葱的树木枝繁叶茂,灿烂的阳光洒在树叶上。微风吹过,枝叶轻摇。护工的话轻柔响起:“我们要趁阳光好的时候出去,我们要把握好时光。因为好天气总是转瞬即逝,不是吗?”

珍惜此时此地的幸福。把握好时光。我想,这大概是父母以衰老教给我们的人生最后一课吧。(李悦)

标签: 不在身边的子女 更受偏爱 “年迈波浪”如何 改变我们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资讯播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