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将司法鉴定与逻辑推理的高度结合 《真相》符合观众的探知欲

2021-11-23 11:00:50来源:文汇报  

作为涉案剧的一个亚类型,司法鉴定类涉案剧近来引发关注。然而,由于在司法鉴定的真实性、司法鉴定与逻辑推理的关系、专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等方面处理不够成熟——比如,有些剧中,只是因为主角是法医,所有案件就都由主角来主导完成,有些剧中,推理过程悬浮于司法鉴定之上,都妨碍了剧集在观众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近日,一部以检察技术人员为主的司法鉴定类涉案剧《真相》播出,引发了观众热议。剧中检察技术人员以先进的技术辅助办案,而检察机关的司法鉴定中心也受到广泛关注。

在这里,首先要明确司法鉴定类别。根据相关规定,司法鉴定分为法医类司法鉴定、物证类司法鉴定、声像资料类司法鉴定等类型。同时,可将司法鉴定类的电视剧也归入到涉案剧大范畴中,司法鉴定通常都是在有案件时才会启动,所以将司法鉴定类归为涉案剧的一个亚类型有理有据。

司法鉴定类涉案剧真正受到普遍关注,是从2018年的《法医秦明》开始,之后出现了《痕迹》《心灵法医》等多部此类作品。应该看到,司法鉴定类涉案剧中证据的客观性更强,更能从科学的角度来打击犯罪、保障人权,还表现出法医、痕迹专家的敬业精神、追求真相的不懈努力。而从播出后业内外的反响来看,该类型最主要问题在于司法鉴定的真实性、司法鉴定与逻辑推理的关系、专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等方面,妨碍了剧集在观众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笔者尝试从专业角度对该类型剧集进行评论,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科普作用,拓展大众的观看维度。

司法鉴定的真实性

司法鉴定类涉案剧属于职业剧,职业剧就存在剧中表现该职业的真实性问题。而在该类剧中,职业的真实性关键看司法鉴定部分,这既是其不同于其他职业剧的特殊性所在,也是看点之一。

《真相》虽然极力展现了检察技术人员只是“介入”“引导”刑事案件的司法鉴定过程,但显然与现实中公检办案的方式不太一样。实践中,公安机关有自己的鉴定人员,而检察机关极少有自己的司法鉴定中心和专门的鉴定人员。而且《真相》中,公安机关去现场,基本都要检察技术人员参加,有的集数中,甚至去走访案件关系人之时,检察技术人员也都参与了,这在现实中并不常见。即便因为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文件规定,检察机关可以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过程,但极少是检察技术人员参与到公安机关现场勘验、调查访问等过程,检察机关的介入大多是检察官从法律与事实上对整个案件把关,体现检察机关“监督”职能和提前介入的“监督”之义,少有检察技术人员从技术角度来介入“监督”。

另外,《法医秦明》系列中司法鉴定部分(主要是法医类司法鉴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整个案件基本就是秦明和警察全程一起办下来的,作为法医理所应当参与案件办理,但其主要职责还是司法鉴定(法医鉴定),相关的侦查措施、侦查程序应由专业的警察实施,不能越俎代庖。只是因为剧的主角是某个职业,所以所有案件都由主角来完成,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包括司法鉴定在内的涉案剧的怪圈。

除了程序上要符合规定外,电视剧与实践中的司法鉴定新技术、新方法也要相一致。一方面,司法鉴定所得出的鉴定意见是证据的一种,通常是间接证据,需要其他证据来形成证据链,所以其作用也没必要在电视剧中夸大;同时,司法鉴定的主体如法医、检察机关的检察技术人员应该是什么样的工作情况,应该正确表达,否则会引导观众走向误区。另一方面,诸如法医昆虫学、法医人类学、法医精神病学,以及人脸识别、步态识别、声音识别、DNA检测等,类似于《真相》中介绍的司法鉴定中心的各类实验室(毒物实验室、痕迹实验室、法医实验室、电子数据实验室、心理实验室、声像实验室)、仪器(反射式紫外线成像系统检测仪、指纹污损热显仪、测谎仪)也都可以在剧集中一一展示,相当于普及知识的效用,让观众了解到我国的司法鉴定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既是对司法鉴定发展过程的体现,更是对法治社会建设的回应。司法鉴定实践的展示,不仅是对犯罪的一种震慑,也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还传播了正能量,符合人们对该职业的期待值。

司法鉴定与逻辑推理

该类型剧的看点之二在于司法鉴定与逻辑推理的高度结合,符合观众的探知欲。

“司法鉴定”是前缀,该类型的本质仍是涉案剧,因此,应以“逻辑为要”,有严密的推理让剧情环环相扣,再与司法鉴定相结合,方可不断吸引观众参与进来,观众才有良好的观剧体验。比如《真相》中涉及的声像资料类鉴定,该类鉴定包括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如通过比对音色、音调、频响,判断一段录音中的声音是否是某人的声音。经鉴定,该录音系伪造,继而推理出提供录音的人有重大嫌疑。而在此之前,只是感觉上他可能有问题,通过鉴定意见的辅助,加以相关的推理,坐实了其参与犯罪的事实,这便是典型的司法鉴定+推理的模式,推理是建立在司法鉴定基础之上的,不是悬空的。

不少此类剧集被人诟病,也正是因为存在司法鉴定意见与逻辑推理匹配度不足够的情况,表现形式为悬浮在鉴定意见之上的推理。在《心灵法医》一开始的案件中,法医去现场只观察了尸体,并没有进行尸体检验和实验室化验,就结合其他痕迹物证推理出整个作案过程,不仅把痕迹物证的鉴定人员的工作做了,其推理还是建立在没有进行尸体解剖、只是看了一眼尸体表面伤的基础上的,显得非常不专业。此时,司法鉴定的作用就没有体现出来,也与主角本身的身份错位。

而近期IP影响力逐渐式微也与上述问题有关。在该类型电视剧中,《法医秦明》系列一直作为大IP广为人知,其主角秦明也被视作是IP宇宙的核心人物。这几年,有该系列《幸存者》《清道夫》《无声的证词》网剧问世,但是豆瓣评分皆不超过6分,而往前推,只有第一部达到7.1分,其后无论是网剧、电影还是网大,都不超过6分,甚至还有低至3分的。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换主演、剧情不合理、不自然、感情戏过多固然是问题所在,但根本还是脱离现实、悬而不疑、因为推理薄弱使得与司法鉴定意见脱节等导致后续作品不佳。

专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实际上,无论是司法鉴定的真实性问题,还是司法鉴定与逻辑推理的关系问题,都涉及到专业性与艺术性如何协调平衡。这也是涉案剧的关键所在。

从2018年以来的司法鉴定类涉案剧不难看出,一些剧集的编剧本身就是专业人员,他们在专业的准确度上不成问题,但要实现专业与艺术的平衡或一致,就需要在创作过程中反复学习、请教艺术类专家;而绝大部分编剧并非司法鉴定专业人员,为了保障剧的真实性以及不犯常识性错误、不写出与现实不符的剧情,就需要请教司法鉴定专业人员,不能为了艺术创作而不顾专业真实,误导观众。同时,无论是司法鉴定专业人员还是非专业人员,在创作过程中除了还原司法鉴定技术与过程并尽量保持真实性外,还需要与逻辑推理紧密结合,方可打造经典的剧集。

所以,在合适的情况下,这两类创作者最好能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从而达到专业性与艺术性的平衡。司法鉴定类涉案剧既给观众普及专业上的知识,又带去艺术上的享受,同时也是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肖军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刑侦剧研究中心主任)

标签: 将司法鉴定与逻辑推理 高度结合 《真相》 符合观众的探知欲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资讯播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