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马伯庸宇宙”的影视创作属于IP依赖症的典型吗?

2021-12-13 11:06:57来源:文汇报  

古装悬疑剧《风起洛阳》刚上线,电影《古董局中局》接踵而来,网剧热度和电影单日票房的榜单上,这两部标明“马伯庸小说改编”的作品同时领跑。

其实算上新作,有超过20个影视项目的源头指向了这位80后作家。已与观众见面的有电视剧《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长安十二时辰》、动画《四海鲸骑》两季、剧集《古董局中局》三部等;等待揭面的包括电视剧《风起陇西》《汴京》《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的荔枝》《大明书商》、电影《哪吒传奇·龙与地下铁》《敦煌:归义英雄》、动画连续剧《长安十二时辰之白夜行者》等。起风于2018年,在2019年《长安十二时辰》播后被推向新的热度,影视世界的“马伯庸宇宙”逐渐显影,不仅体裁多元、风格各异,参与这场IP囤积竞赛的,更是囊括了爱奇艺、腾讯、优酷、B站等几大网络视频平台。

这两年,受到影视行业“提质减量”“去流量化”及疫情等内外部因素影响,大IP早已不是必胜之钥,扎堆地囤积项目也无可避免需承担审美疲劳风险。在此背景下,马伯庸的小说在影视化道路上如此炙手可热,令人称奇的背后,事情恐怕得一分为二地看:为什么偏偏是他?“马伯庸宇宙”的影视创作属于IP依赖症的典型吗?

影视工业发展让字里行间的想象力恣意盛放

“酒腻子”许愿与“五脉正统”药不然同场鉴宝,电影《古董局中局》的评论里,这一幕高频出场。行家里手眼中去伪存真的较量,要化作外行眼里好戏一场。观众视角跟随镜头钻入古董的前世今生,主角口中那些关于团龙飞舞、釉色渲染、卷轴轻曼等等充斥了专用名词的提法,变得可读取、可感知。同样,《风起洛阳》纵有口碑纷争,但对华丽盛唐、神都洛阳的美术设计、场景构建、对剧中浪漫东方哲学的想象与雕琢,却是众口一词地称道。

在历史真实的空隙间镶嵌瑰丽想象——这是马伯庸小说的魅力,也是“马伯庸”作为IP最显见的影视基因。

作为如今最富人气的畅销小说家之一,他不止一次表露自己的创作观:许多历史大事,隐藏于其后的真正动机未必会被史书记载下来,这就给了小说家一个腾挪的空间,能从中生发出无尽的传奇。于是,他的作品字里行间充满了奇异想象。“殷商舰队征服玛雅”“如果在沙漠发现一吨黄金,怎么切分?怎么过安检?”凡此种种,都令读者赞叹不已。曾经,因为知乎上一个提问“如果《刺客信条》发生在古代中国会是什么样”,他就大开脑洞,写出了唐代版的“反恐24小时”《长安十二时辰》;人尽皆知的唐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落在他眼里,引发一骑红尘的联想,《长安的荔枝》应运而生;又因为《明史》中一段关于朱瞻基40余字的记载,他创作出四个人从南京到北京的“跑酷”故事《两京十五日》。

如果说作家自身充满画面感的文字布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其小说有着可视化的诱惑力,那么如今日臻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恰能与之双向成就。以《古董局中局》为例,原著小说近百万字,故事内容不止有许家三代人守护价值连城国宝的遭际,也细密结构了七八十年前文物界权威组织“五脉”的潮起潮落。此前,小说曾化为剧集三部曲共116集、历三年在腾讯视频上线。而今两小时时长的电影版上映,巨幕上展开的护宝奇缘、夺宝奇景,尤其是稀世珍宝的灼灼其华,提供了剧版难以取代的视听体验。单是片中明堂玉佛头的打造,就是片方通过手工雕刻结合3D打印,耗时七个月制成。

集齐历史细节的考据、网络小说的节奏、传统文学的文学性以及类型文学的多样化元素,马伯庸的作品兼具历史底蕴与新奇互联网脑洞,形成独到风格。也恰好,这几年,五百、路阳、曹盾等新一代创作者成批涌现。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熟悉先进的影视工业流程与生产沟通机制。他们与马伯庸吸收的,既有共同的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给养,也有源自同一网络时代、影视工业时代的高密度信息补给。正因此,作者驰骋于字里行间的想象力,在同频共振的一批“二创者”手中得以恣意绽放。

文化消费市场需求为作品打开溢出效应的空间

《风起洛阳》上线,从神都洛阳发生的一桩悬案切入,讲述武周时期一群出身不同阶层的人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守护正义的故事。故事里相近的唐代背景,类似的不同阶层人士守护都城、历经光明与黑暗搏杀的剧情线,同样的历史、悬疑、推理、动作等多元素糅杂,许多人把《风起洛阳》看作“长安十二时辰2.0”。如此类比,并非空穴来风。

《长安十二时辰》的来处,有史书记载的一丝痕迹,唐朝小吏姚汝能所著笔记《开元天宝遗事 安禄山事迹》里的草草一行,为小说提供了“历史的空隙”。这则披着“古代中国反恐”外衣的故事之所以助推“马伯庸热”的风起云涌,与剧集播出时当红小生带来的高关注度、融媒体时代成就的高互动性话题建构,不无关系。两年前的夏天,《长安十二时辰》在优酷开播,线上带火了水晶柿子、水盆羊肉、薄荷叶,也盘点了青玉芙蓉冠、唐三彩等,从“舌尖上的长安”到“大唐版国家宝藏”,互动性观剧时代的到来为该剧制造了不绝如缕的话题。甚至,该剧还在2019年拉动了西安历史人文之旅。

由于马伯庸作品里传统文化、非遗传承、历史名城等元素拥有相当浓度,又能在传承与创新、历史与想象、考据与推理、内涵与趣味的各种命题摆渡间取得最大公约数,因此,他的小说在当今文化消费市场中拥有多样态的适配可能。如今,从实景娱乐到剧本杀、密室逃脱、真人互动剧等消费细分领域,全国各地以“菖菖十二时辰”为名的项目,可谓四面开花。当优酷通过《长安十二时辰》验证了“马伯庸IP”的溢出效应,作者小说丰沛的存储量便成为影视开掘的香饽饽。

今年,融创文化的项目发布会上,马伯庸以嘉宾身份出席,公布将以《桃花源记》为灵感创作,进行动画、真人剧和实景娱乐多种形式的“千年桃花源”文旅项目。现在随着《风起洛阳》上线,爱奇艺的“华夏古城宇宙”系列也展开宏大计划的一角。该系列中,十三朝古都洛阳即为首发IP,平台方面与马伯庸深度捆绑,将进行包括剧集、综艺、纪录片、网络电影、动画电影、主题酒店、沉浸式剧本杀等在内的12个领域多产业联动开发。在此意义上说,《风起洛阳》于灯火南市、绮丽洛阳,在饮食、服饰、车马、礼仪等小处构建历史人文细节,又立足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共同发源地,辐射中国尚水之风的文化史卷——如此强情节故事扎根在了史实氛围与风物人情间,实则“马伯庸IP”在如今文化消费市场的内需拉动下,实现价值最大化、可持续化的又一开端。

“写什么红什么”的作家与“红什么拍什么”的影视化

从创作的维度来谈,《风起洛阳》与两年前的《长安十二时辰》,或者说与绝大多数“马伯庸宇宙”里的影视作品有着根本不同。列个时间线,2005年,马伯庸凭处女作《风起陇西》打开知名度,但其影视化至今尚未完成。《古董局中局》全本出版于2012年,第一部剧集上线已是六年后。《长安十二时辰》实体书发行于2017年1月,两年半后剧集开播。其他正在影视化道路上的项目文本也都已与读者见面。《风起洛阳》颇为特别,剧集更新已过十集,片名所题注“根据马伯庸《洛阳》改编”的原著却迟迟未见踪影,评论界质疑《风起洛阳》是否为影视化、演员及文旅项目量身订制,甚至是“未写先卖”的起点。

自从马伯庸声名鹊起,写什么红什么让他被称“文学鬼才”。但作家“写什么红什么”与影视作品“红什么拍什么”,却有着微妙之别。于写书人,马伯庸的《洛阳》还未面世,小说就有人抢着拍,这无疑是对作家IP的信任,却也能见影视圈IP依赖症引发的创作失衡。一方面,包括马伯庸在内,紫金陈、刘慈欣等人的类型小说几乎都已被买断影视版权,五年十部乃至更密集的核定指标,对以创造性内容为要的作家而言,创作上的挑战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一味追逐已被市场检验过的畅销类型作家,而忽略原创剧本的开发,竭泽而渔恐怕就在不远的未来。

事实上,《风起洛阳》除了刚上线时因为“粉黑大战”拉满了话题热度,除了剧中电影级的质感、精益求精的服化道引人赞叹外,探究剧情的玄妙处、动人处少之又少。《琅琊榜》早早将国产古装剧的审美带入风雅颂的人文卷轴,《九州缥缈录》《天盛长歌》等网播的古装剧亦让“电影级品质”成为视频平台头部作品的入门准线,在此前提下,影像上“花了钱”的《风起洛阳》,理应有、也可以有更忠实于内容的诉求。这是一部平台头部制作在凸显工业迭代的同时,也对“艺术创作还是商业制作”进行的一次校准。(王彦)

标签: “马伯庸宇宙” 影视创作 IP依赖症的典型 风格各异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资讯播报

推荐阅读